中电国际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圩发电”)坐落在著有“豆腐故里、能源之城”之称的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北岸,是目前安徽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企业,也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最大坑口电站。从1984年国产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到国家“皖电东送”首台送电机组,平圩发电记录了我国大火电发展历程。
1984年,在引进国外技术自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国产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在这里诞生,成为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使平圩发电成为中国最早拥有大容量大参数发电机组的电厂。第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亲临现场视察,挥毫题词:“平圩不平常,单机甲天下”,这八个字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平电人。“平圩发电的建设起点很高,被寄予了厚望,所以我们从始至终保持高标准。”平圩发电总经理章义发表示。
据了解,平圩发电现有四台6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10MW。三期2×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扩建工程已于2013年6月8日正式开工,2015年上半年将实现“双投”。四期4×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亦纳入了中电国际和淮南市“十二五”电源发展规划,目前已上报安徽省发改委,中电投集团也已经立项。项目建成后平圩发电装机容量将居世界第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世界最大火电基地,不仅仅体现在装机量大上,更要突出电厂的各方面优势,为打造安徽能源大省形象发挥核心作用。”章义发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平圩发电二期3号机组是国家“皖电东送”首台送电机组。三期是国内首个同时拥有单机容量百万千瓦、主变电压百万等级、外送线路百万特高压的“三百工程”项目。
2002年到2012年被业界称为“煤炭黄金十年”,但对发电企业来说却是较为困难的十年。尤其是2008年,煤炭价格一度涨到每吨千元,很多电厂都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地。不过平圩发电却是例外。从投产到现在,平圩发电从始至终保持盈利,即使在最困难的2008年也有2个多亿的利润,这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在谈到电厂如何实现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时,平圩发电党委书记郭新明认为与管理优势密不可分。
“2011年,平圩发电提出了‘经济发电’的理念,就是要全面预算,刚性管理。”他告诉笔者,“电厂每个季度都要召开政策信息、市场营销分析会,并且还会分享在其它电厂学习到的优秀管控经验。”据介绍,平圩发电所属检修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大亚湾核电基地提供核电设备维修服务,同时不断借鉴大亚湾核电一流的管理经验,结合平圩发电自身特点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安全管理上,效果显著。
不仅如此,平圩发电还善于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增加效益指标。2007年,平圩发电率先完成对2号机组的通流改造,机组实际出力由580MW增容至630MW,供电煤耗下降13克/千瓦时,大大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实施技改,平圩发电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实现单风烟方式启动,每次机组启动可节约外购电量4万余度。通过小油枪点火启动技术革新,机组每次启动节油达40吨。目前,该电厂4台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脱硫装置投运率最高达99.92%,远高于中电国际和地方环保监管要求。
在刚刚过去的9月,平圩发电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据悉,全国性的竞赛将场地设在电厂尚属首次,这也取决于平圩发电在人才培养上的巨大优势。
平圩发电于1987年成立了淮南平圩电力培训中心,该中心涵盖综合技能培训、汽轮机本体情景等八大培训模块,较早成为第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其自编的5套《600MW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培训教材》也成为中电投集团首家汇集6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运行生产实践的教材,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是平圩发电发展壮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30年来我们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电力人才,可以说是中电投集团的‘黄埔军校’。”平圩发电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曹学华表示,“平圩发电不断探索新领域,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由技术能手带头攻坚克难。”
今年平圩发电创建的孙承春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孙承春于2006年获得首届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金奖,并于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孙承春骨干带头作用,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21项,完成设备技术改造16项,制造专用工具60余件,仅“引流焊接注胶法”这一项发明,每年就为该电厂节省数百万元的检修费用。
中电国际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圩发电”)坐落在著有“豆腐故里、能源之城”之称的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北岸,是目前安徽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企业,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最大坑口电站。从1984年国产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到国家“皖电东送”首台送电机组,平圩发电记录了我国大火电发展历程。
1984年,在引进国外技术自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国产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在这里诞生,成为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使平圩发电成为我国最早拥有大容量大参数发电机组的电厂。第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亲临现场视察,挥毫题词:“平圩不平常,单机甲天下”,这八个字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平电人。“平圩发电的建设起点很高,被寄予了厚望,所以我们从始至终保持高标准。”平圩发电总经理章义发表示。
据了解,平圩发电现有四台6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10MW。三期2×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扩建工程已于2013年6月8日正式开工,2015年上半年将实现“双投”。四期4×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亦纳入了中电国际和淮南市“十二五”电源发展规划,目前已上报安徽省发改委,中电投集团也已经立项。项目建成后平圩发电装机容量将居世界第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世界最大火电基地,不仅仅体现在装机量大上,更要突出电厂的各方面优势,为打造安徽能源大省形象发挥核心作用。”章义发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平圩发电二期3号机组是国家“皖电东送”首台送电机组。三期是国内首个同时拥有单机容量百万千瓦、主变电压百万等级、外送线路百万特高压的“三百工程”项目。
2002年到2012年被业界称为“煤炭黄金十年”,但对发电企业来说却是较为困难的十年。尤其是2008年,煤炭价格一度涨到每吨千元,很多电厂都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地。不过平圩发电却是例外。从投产到现在,平圩发电一直保持盈利,即使在最困难的2008年也有2个多亿的利润,这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在谈到电厂怎么来实现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时,平圩发电党委书记郭新明认为与管理优势密不可分。
“2011年,平圩发电提出了‘经济发电’的理念,就是要全面预算,刚性管理。”他告诉笔者,“电厂每个季度都要召开政策信息、市场营销分析会,并且还会分享在其它电厂学习到的优秀管控经验。”据介绍,平圩发电所属检修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大亚湾核电基地提供核电设备维修服务,同时不断借鉴大亚湾核电一流的管理经验,结合平圩发电自身特点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安全管理上,效果显著。
不仅如此,平圩发电还善于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增加效益指标。2007年,平圩发电率先完成对2号机组的通流改造,机组实际出力由580MW增容至630MW,供电煤耗下降13克/千瓦时,大幅度的提升了机组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实施技改,平圩发电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实现单风烟方式启动,每次机组启动可节约外购电量4万余度。通过小油枪点火启动技术革新,机组每次启动节油达40吨。目前,该电厂4台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脱硫装置投运率最高达99.92%,远高于中电国际和地方环保监管要求。
在刚刚过去的9月,平圩发电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据悉,全国性的竞赛将场地设在电厂尚属首次,这也取决于平圩发电在人才教育培训上的巨大优势。
平圩发电于1987年成立了淮南平圩电力培训中心,该中心涵盖综合技能培训、汽轮机本体情景等八大培训模块,较早成为第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其自编的5套《600MW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培训教材》也成为中电投集团首家汇集6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运行生产实践的教材,在人才教育培训上一直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是平圩发电发展壮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30年来我们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电力人才,能够说是中电投集团的‘黄埔军校’。”平圩发电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曹学华表示,“平圩发电不断探索新领域,将人才教育培训与科学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由技术能手带头攻坚克难。”
今年平圩发电创建的孙承春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就是这里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孙承春于2006年获得首届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金奖,并于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的发挥孙承春骨干带头作用,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21项,完成设备技术改造16项,制造专用工具60余件,仅“引流焊接注胶法”这一项发明,每年就为该电厂节省数百万元的检修费用。